善法學處-新竹道場.佛教寺院 -- 三皈五戒
正在加載......
佛學課程 社教課程 法會訊息 行事曆 活動花絮 聯絡我們 下載專區
X
 
會員帳號 :
會員密碼 :
忘記密碼    加入會員
義工專區
友誼連結
Facebook
善法學處弘法台

法會訊息 message
三皈五戒

  「三皈依」指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寶,皈依有依止、救護、趣向之義;「五戒」即不殺生戒、不偷盜戒、不邪淫戒、不妄語戒、不飲酒戒等五條規範。持守三皈五戒即是身為在家佛弟子學佛的原則。
   三皈依的由來,據《五分律》卷十五記載:釋迦牟尼佛成道後七日遊行人間,接受五百商客中的離謂與波利二人供養,並為彼等授二自皈,此時尚未有比丘弟子。在度五比丘後,此時三寶具足,長者子耶舍為比丘,其父先受三自皈,次受五戒成為優婆塞,耶舍比丘之父是第一位獲授三皈五戒的佛教徒,因此發心受持五戒的在家居士,男眾稱為優婆塞,女眾稱為優婆夷。佛是體證法義的覺悟者,法是所證悟的真理,僧是如實實踐佛法的清淨眾,在家信眾皈依三寶,即是依據佛陀教法,向續佛慧命的僧眾學習,進而邁向佛道。
   「五戒」即不殺生戒、不偷盜戒、不邪淫戒、不妄語戒、不飲酒戒;戒,音譯尸羅,有清涼、安眠、數習、得定、嚴具、明鏡、增上及頭首等十義。五戒是在家信眾平日生活中遵守條例,受持五戒必須盡形壽受持,非僅於一日一夜受持而已,五戒可以全部受持,也可以隨分受持,發心受持五戒的在家居士,男眾稱為優婆塞,女眾稱為優婆夷。「戒」,並非約制受戒者,而是為令持守者淨化身口意三業清淨的目的;五戒以增上生心受持,僅得現世與後世安樂的人天福報,即成為人天乘法,若能以出離心來修學,由戒生定,因定發慧,成就戒定慧三無漏學,即可解脫,因此持守五戒,亦具有出離三界的助力。
  佛陀制戒,讓佛弟子觀察日常生活中是否合乎正確行誼,依戒律的如法實行,能得定生慧,導引眾生趨向解脫道路,這是持戒用意;三皈依是在持守戒律時,能給予成就佛道的典範,遵循法的指引方向、效法僧的奉行典範。受持三皈五戒,雖然日常生活上可能會產生某些的不便,但也是這些約束產生防非止惡的作用,這也是戒體存在的反應,對於法更是檢視自己對三寶信仰到何種程度。因此受持三皈五戒,是從對自我期許,藉由遵守實行戒法達到自我肯定,而能產生朝向佛道邁進的智慧動力。
》前往報名

回前一頁

gotop